傳統印象中,光合作用是植物獨有的生存機制,在葉綠體的幫助下,植物可以通過曬太陽來生成養分,這一堪稱逆天的“天賦神通”讓人類羨慕不已?,F如今,隨著科學技術進步,
光合作用或許不再為植物所獨有,動物或也能進行“光合作用”。
再生醫學網獲悉,近日,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林賢豐、范順武和浙江大學化學系的唐??笛芯繄F隊成功將植物的光合作用系統放進了哺乳動物細胞中,以此增強細胞的合成代謝能力。這可以改善退變損傷細胞的代謝功能障礙,從而治療退行性疾病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《自然》雜志上。
據悉,研究者們嘗試用這種方法治療了小鼠的骨關節炎,并有效地改善了軟骨破壞。
研究者們從菠菜的葉綠體中提取類囊體,并進一步制備得到了直徑約為130nm的納米類囊體單元(NTUs)。NTUs保留了光合作用所需的所有蛋白質成分,而且能夠在光照后催化ADP產生ATP。
為了安全地把NTUs放進動物細胞,研究者們用軟骨細胞膜(CM)將NTUs包裹起來,得到的CM-NTUs在一周內都相對穩定。
將CM-NTUs與細胞共培養,在五種不同的細胞中,軟骨細胞吸收CM-NTUs是最強的。而且CM-NTUs能夠繞過細胞的內吞機制,避免被溶酶體降解,可以穩定地存在于細胞內。
研究者用白介素-1β誘導小鼠軟骨細胞的代謝損傷,然后基于光照,發現CM-NTU能夠顯著改善細胞的合成代謝。紅光照射30分鐘后,損傷細胞中ATP和NADPH水平和正常的對照細胞幾乎一樣了。通過手術切斷小鼠的前交叉韌帶,能夠誘導小鼠的骨關節炎。隨后,研究者給小鼠關節內注射CM-NTUs并結合光照。
手術后8周和12周進行檢查,可以發現軟骨破壞顯著減少,OARSI評分改善。CT檢查顯示,CM-NTUs治療后,小鼠關節形態改善、骨贅形成減少。此外,滑膜炎癥和骨關節炎疼痛都有好轉。
提起退行性病變,想必大家不會感到陌生。在過去,臨床上針對退行性病變幾乎無任何有效的治療方式,這也讓許多身患退行性病變疾病的患者感到萬分痛苦。對此,
再生醫學網表示,隨著該項研究成果問世,或許能夠徹底改寫退行性病變治療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