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器官捐獻,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,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,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,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。
我國人體器官捐獻事業起步晚,器官捐獻率從啟動初期的百萬人口年捐獻率0.03到現在的4.53,有了長足的進步。我國人體器官捐獻事業“已經步入法治化、規范化管理軌道,開始高質量發展的階段,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和贊賞,器官移植醫療技術也居世界領先水平。在國際上,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遵循國際倫理原則、堅持科學公正法治、符合中國國情文化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“中國模式”。
自2015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成為中國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合法來源以來,中國公民器官捐獻事業取得長足進步。
為了讓人體器官資源得到公平、透明、高效的分配,目前中國已建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信息化監管平臺,實現從器官捐獻、獲取、分配到移植的全過程可溯源管理。
再生醫學網了解到,據2019年中國器官獲取組織大會數據顯示,2018年我國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6302例,加上2545例親屬間移植,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(PMP)達到6.8;182家具備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共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0201例,捐獻、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。
近年來,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在新模式、新體系下,手術數量不斷攀升的同時,中國器官移植技術能力和質量水平逐年提升,各項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。器官移植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成果不斷涌現,手術創新及診療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部分技術引領國際發展,對國際器官移植發展做出了貢獻,成為全球器官捐獻與移植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。
文末,請和再生醫學網一起,讓我們向這些偉大的捐獻器官的先人們致敬!
?。▊渥ⅲ翰糠治淖衷醋陨锕?。圖片源于網絡。)